《堪輿六經直講》系列-03
《青囊奧語》
第一義:要識龍身行與止。
第二言:來脈明堂不可偏。
第三法:傳送功曹勿高壓。
第四奇:明堂十字有元微。
第五妙:前後青龍兩相照。
第六秘:八國城門鎖正氣。
第七奧:要向天心尋十道。
第八裁:屈曲流神認去來。
第九神:任他平地與青雲。
第十真:若有一缺非真情。
《直講》
第一義等於是「入山看水口」。
「龍身行」即是「千里來龍,但看到頭一節」。「龍身止」即是「兩水相交」的「水口」處。
玄空妙義首重「排龍」,金龍起動,水行即是龍行,水交即是龍止,此中自有吉地。
但不是任何兩水相交處,裡頭就是真氣止蓄。
藏風聚氣的真龍乘氣之穴,尚須留意其他「巒頭形勢」的要件。
若以「理氣」言,「龍身行止」者,指「排龍」的「五吉、四凶」而言。
第二言等於是說「登穴看明堂。」
因為「龍過千江,不過一堂」,尚須「龍水」之間有蓄氣的「明堂」,才有真龍憩足之「穴」。
因為行龍「若無小明堂,乃無魂之地。」
「小明堂」,容人側臥者即是。
「內明堂」必須「方圓端正、不偏不傾」,才是真龍聚氣之所。
因此兩水直來成夾角,兩水相切不曲屈會合之處,必非真龍駐足之鄉。
若以「理氣」論:「來脈明堂不可偏」者,指立穴的「向上」飛星須得「當元合運」的旺氣而言。
因為:「向首一星分休咎。」、「百里江山一線間。」
第三法即是「看左右形勢」不可高壓。
以「子山午向」為例,左「寅」方為「功曹」,右「申」方為「傳送」,是左右的「護垣山」。
但是也有「眾高取低」之穴,左右護砂必然高於穴星,此即「支龍支結」之穴,只要沒有「逼迫」的形勢,也是可取之地。
因為「一樣米養百種人」,人間有百態可反証地理也有百樣,不可能局局皆是「垣局」大地,不可能人人都去當皇帝、作大臣。
「排龍」得穴之後,須先看八方「形勢」,再來就是「開山立向」。
所以第四要看立極的「十字玄微。」
若前後左右的形勢,剛好有「四象」証穴的形勢,此是大地無疑。
退而求其次,宜前宜後,宜左宜右,留意「偏正饒減」是否適當,自有一定不移的「天然一線分金」可立,造化本來就很自然而微妙。
若是為了特殊的需求:
如「財、丁、貴、秀」的擇取;或「房份」的救偏補弊;
而以「理氣法訣」左右「立穴山向」,即難予合「十字玄微」的天然形局,此是題外事矣。
第五妙的「前青龍」指『排龍訣』之龍而言。
「後青龍」指立向之後的「坐山」之龍而說。
立向取裁,還須考慮「排龍」取穴,與「坐山」之龍神的相互照應。
也即「五吉龍」要合「坐山」的「五行」,或配「玄空挨星」的生旺為照應。
如「酉龍」立「坤山」是「武曲」吉穴,在四六運中是「旺山旺向」,此即是「前後青龍兩相照」。
第六秘的「城門」乃「金龍生氣」出入之處。
一般「垣局地」以「出水口」為「城門」。
有一種「垣局」行龍護脈憩足的「龍舟出峽地」,則以溪谷「來水處」,同時也是「入首處」為城門。此是特例。
「樓船穴」的形局,有「海上樓船、大船入港、出峽龍舟、平洋舟楫」等,須注意分辨,以「地盡其利」,可免立穴失誤。
「平洋」則以「三叉水、田板水」為「城門」。
「高原」則以照穴有情「積水處」為「城門」。
然而「城門」總要在「向上」的「左右兩宮」之處為「正」,還得與山向合得「同元一氣」,又要立「陰山」,逆飛「玄空挨星」,才能挨得當元生旺之氣始應。
第七奧妙的「天心」,意指當元生旺之星也,此不同於「明堂十字」。
「十道」者,指「龍、水、山、向」而言。
若是「天元龍」要合「乾、坤、艮、巽」或「子、午、卯、酉」。
若是「人元龍」要合「乙、辛、丁、癸」或「寅、申、巳、亥」。
若是「地元龍」要合「辰、戌、丑、未」或「甲、庚、丙、壬」。
有此「同元一氣」合十的結構,乃是正氣所鍾的「天心十道」之龍局地也。
第八「裁」者,「采」也,非裁彎取直,大刀闊斧的剪裁。
小水屈曲為吉,「九曲朝堂」更妙,但是來去轉彎處也要調整使之合「同元一氣」為妙。
如「嘉義」的「靈龜出遊」,向上是九曲水。
若是穴臨大江大河大海,環抱十二山之局:
如「台北盆地」的「護龍山」,所形成的「金獅朝北斗、大象吸水」形局。
如在「台南」山中的「水推羅磨」形局。
則只須「不撲面、不沖穴、不蕩胸、不斜飛」即是,此等大地形局只要留意來去點即可,不拘泥於流神的「三元混雜」。
不管是「平洋」或「平原」,「高原」或者「山龍」,其道理都相同。
凡是「龍真穴的」之局,必然都具有上述「天然的形勢」。
若有一處的缺失,則非「上格龍局」。
若有也是「枝結」小穴,或「息肩、頓宿、轉折、鉤搭」的「聚氣」之地而已。
~~ 本文摘錄自 丁元黃先生 編著 《堪輿六經直講》~~
【天地鏡文教工作室 余建彰 整編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