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8月28日

《堪輿六經直講》系列-04

《堪輿六經直講》系列-04 

《天玉經》  

陰陽兩字看零正,坐向須知病。
若遇正神正位裝,撥水入零堂。
零堂正向須知好,認取來山腦。
水上排龍點位裝,積粟萬餘倉。
正神百步始成龍,水短便遭凶。
零神不問長和短,吉凶不同斷。


《直講》

    此段是論「零神、正神」的陰陽。

    「零神」須在「向」前,所以又名「零堂」。

    「正神」須在「山」後,所以說是「正位」。

    「零神、正神」恰好是相對之星。如:

一運「坎」為「正神」,九「離」為「零神」。

二運「坤」為「正神」,八「艮」為「零神」。

三運「震」為「正神」,七「兌」為「零神」。

四運「巽」為「正神」,六「乾」為「零神」。

「五運」的前十年「零神」寄在「艮」。

          後十年「零神」寄在「坤」。

「六、七、八、九」運的「零神、正神」如上例反推算即是。

    「零神」也有「陰陽」之別,「中天運盤」五到之宮,若是「陰山陰向」為「零神」,若是「陽山陽向」則為「伏吟」。

    如七運「五」到「震」宮,「庚、甲」為陽山,順飛則成「反吟伏吟」主凶。

    「卯、酉、乙、辛」為陰山,逆飛則是「旺山旺向」為吉。

    然而,七運「卯、乙、辛、酉」四山雖然「挨星訣」都是「旺山旺向」。但是,東方的「震卦位」,是「正零神位」。若立「卯山、乙山」則是「零神到山」,主凶禍,所以云:「坐向須知病」。

    可見今之堪輿風氣,問題重重尚待探討,不能只論「旺山旺向」就下定論,要「先看金龍動不動」為要緊。

    若坐「酉山、辛山」,是「正神正位裝,撥水入零堂」為吉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曾見某位名聞兩岸的「三元大師」,在「七運」中作了四座「卯山同人卦」的大風水。

    另外一位「三元家」也以此向作了兩座十坪的小風水,都在同一塊成局的地段上。

    後來又有「通靈大師」立了一座同山的大風水。

    七運立「卯山酉向」以「玄空挨星訣」論,正是「旺山旺向」丁財兩旺之局,但是兩位大師因為都未留意到「零正顛倒」的問題;也未留意到此地是「迴龍」的格局,來龍「入首」是「酉」,犯了「本山來龍立本向」的問題;也犯了『排龍立穴』的「破軍」凶穴。

    結果是:

    一座東家住「高雄」,主事者是老闆,工廠意外出事,斷腿兼破財,最後無解而拔棄。

    一座東家住「中壢」,也許情況嚴重,短期就拔棄,沒有消息。

    一座大墳的東家住「台北」,兄弟敗財千萬,弟弟說很不甘心,又花了二百萬學堪輿,現在也當起地師,自以為敗不在此,等下去總有一天會發!

    一座小墳主事的老翁住「雲林」,造後幾個月的隔年即歸仙。

    一座小墳的東家車禍兼破財,請教神明後拔棄。

    一座東家是「鹿草」某校的校長,隔年即中風,病中還請了幾位地理師來堪察,都說葬得好地,七年後病癒,因為病中請到的大師,都認為此座風水墳葬得好,所以他的親友還想再依樣畫葫蘆。

    七運末的「庚辰」年,另位「通靈大師」,又在第一例的位置上,再立「卯山酉向同人卦爻」的六十坪大風水,說是毫光耀眼的「金雞母」大地理,造後大房二老人往生,一孫破財,四房一壯丁肝炎猝逝,後又一主婦猝逝,還兩次車禍傷四人,而後拔棄。


    「零神」正在「向上」,又逢「旺向」是很好。

    廿四山的「旺山旺向」,在「三元九運」一百八十年中,共有五十局。

    但是要合『排龍訣』的「五吉穴」才可以立穴。也要符合「零正訣」才妥當。

    此應該是前述七例「卯山、乙山」,皆發凶的問題所在。

    因為「卯、乙」兩山,皆犯了「排龍立穴訣」的「破軍凶穴」。

    所以「立向」要「零神」在向上明堂為吉。

        「坐山」要「正神」在「來山腦」為妥當。

    以「理氣」論:「本山來龍立本向,反吟伏吟禍難當」,也主凶禍。

    七運立坐西「酉、辛」兩山,其「卯、乙」向上兩山都是「零神」到「水」,理論上主吉。

    然曾見某位先生本來住「寅山」的房子,一家都很平安順利,「七運」時為了「乘時搶運」,特地買了一棟「酉山卯向」的新樓房遷居,結果一直不平安,還出事損、傷女口。

    此地段整排新店鋪的坐度都一樣是「酉山」,也同樣不安寧,有好幾家都出過問題。

    也見「辛山乙向」樓房,落成不久即出車禍,損壯丁的實例。

    「正神」為「龍神」,要排在坐山、高處、要見山為吉。所以要:「認取來山腦」。

    不過若以「巒頭形勢」論:「脈氣直沖宅墳」,必有大禍,須留意莫犯。

    而「零神」即「水神」,要排在向前、低處、要見水為吉。所以云:「水上排龍點位裝」。

    若「坐山」合乎『排龍訣』的五吉位,「向水」又合乎「零神」,則「積粟萬餘倉」矣。

    

    「零神、正神」尚有一種以「先天八卦」的「卦爻」,陽爻算九年、陰爻算六年,分配「三元九運」,全部運期與「洛書九運」,同樣是一百八十年。但是各運之時間長短與「洛書九運」不同。

    此種公開的「妙派」又名「無常派」的三元法訣,以八卦「陽順陰逆」飛佈八方九宮。

    如「七運」入中,陽順以「八、九、一、二」所到的宮位為「正神」宮,宜高、宜山、宜實。「三、四、五、六」所到的宮位為「零神」。

    其中「五到震宮」是為「正零神」位,宜低、宜水、宜空。

    「八運」為「陰」逆佈,「七、六、五、四」宮位為「零神」,宜低、宜水、宜空。

    其中「五到艮宮」為「正零神」位,「三、二、一、九」為「正神」位,宜高、宜山、宜實。

    此派四個「陰卦」的「零神、正神」,剛好與固定「二十年為一運」的「零、正」卦位相反。

    應用時須慎察「先、後」天「體、用」的關係,配合「空間、時間」為宜。

    如六運中立「巽山」,以「玄空挨星訣」論,是「旺星雙到向』,但是全局犯「反伏吟」,造後有人「禍難當」,有人「大發財」。

    如六運中,工業鉅子 王氏祖墳 ,建於台北淡水河畔的「獅子頭」,立「乾山」挨星是「雙到山」,全局犯「反伏吟」,但是經過主庚地師的大肆宣揚,因之許多人到處依樣繪葫蘆,不知「乾山」還有「正零神」的問題,而「禍難當」。

    當年「乾山、巽山」很流行,「同山同向」禍福卻殊異,經實地考察,原因在「山龍、洋龍」與「形勢」的差異。

    而『玄空64大卦法』則以「卦運」分零正。

    七運時,八個「七運卦」為「正神」,八個「三運卦」為「零神」。

    八運時,八個「八運卦」為「正神」,八個「二運卦」為「零神」。

    不分「陰卦陽卦」的順逆。餘運類推。


    「正神」即「龍神」,約須三十丈始成氣候,而能聚氣致福,其中若見「水」雜,不管長短皆凶。

    「零神」只要有水,不拘長短大小皆吉。

    「正神」宜高、宜山、宜實。

    「零神」宜低、宜水、宜空。

    曾見有人於「六運」中,在「公塚地」中被取土的深坑死水池邊,立「卯山」酉向,成「後山前水」的形勢,犯「上山下水」之弊,兄弟皆因賭博、股票、經商而大破財。

    到了「七運」原地重建,請到「三元師」,認為「卯山酉向」是「旺山旺向」,又在庭前正中開缺為「出水口」,認為合「中天水法」會出官貴。

    其實是犯了「正神百步始成龍,水短便遭凶」之病,兼犯『正零神』到山,如同前七篇的案例。

    結果是:長房、長孫皆離妻、娶妻、又喪妻,仲房妻離、子散,最後也丁財兩敗。


~~ 本文摘錄自 丁元黃先生 編著 《堪輿六經直講》~~

【天地鏡文教工作室 余建彰 整編】

https://universe-mirror.blogspot.com/


2024年8月4日

《堪輿六經直講》系列-03

 《堪輿六經直講》系列-03 


《青囊奧語》  

第一義:要識龍身行與止。
第二言:來脈明堂不可偏。
第三法:傳送功曹勿高壓。
第四奇:明堂十字有元微。
第五妙:前後青龍兩相照。
第六秘:八國城門鎖正氣。
第七奧:要向天心尋十道。
第八裁:屈曲流神認去來。
第九神:任他平地與青雲。
第十真:若有一缺非真情。



《直講》


  第一義等於是「入山看水口」。

  「龍身行」即是「千里來龍,但看到頭一節」。「龍身止」即是「兩水相交」的「水口」處。

  玄空妙義首重「排龍」,金龍起動,水行即是龍行,水交即是龍止,此中自有吉地。

  但不是任何兩水相交處,裡頭就是真氣止蓄。

  藏風聚氣的真龍乘氣之穴,尚須留意其他「巒頭形勢」的要件。

  若以「理氣」言,「龍身行止」者,指「排龍」的「五吉、四凶」而言。


  第二言等於是說「登穴看明堂。」

  因為「龍過千江,不過一堂」,尚須「龍水」之間有蓄氣的「明堂」,才有真龍憩足之「穴」。

  因為行龍「若無小明堂,乃無魂之地。」

  「小明堂」,容人側臥者即是。

  「內明堂」必須「方圓端正、不偏不傾」,才是真龍聚氣之所。

  因此兩水直來成夾角,兩水相切不曲屈會合之處,必非真龍駐足之鄉。

  若以「理氣」論:「來脈明堂不可偏」者,指立穴的「向上」飛星須得「當元合運」的旺氣而言。

  因為:「向首一星分休咎。」、「百里江山一線間。」

 

  第三法即是「看左右形勢」不可高壓。

  以「子山午向」為例,左「寅」方為「功曹」,右「申」方為「傳送」,是左右的「護垣山」。

  但是也有「眾高取低」之穴,左右護砂必然高於穴星,此即「支龍支結」之穴,只要沒有「逼迫」的形勢,也是可取之地。

  因為「一樣米養百種人」,人間有百態可反証地理也有百樣,不可能局局皆是「垣局」大地,不可能人人都去當皇帝、作大臣。


  「排龍」得穴之後,須先看八方「形勢」,再來就是「開山立向」。

  所以第四要看立極的「十字玄微。」

  若前後左右的形勢,剛好有「四象」証穴的形勢,此是大地無疑。

  退而求其次,宜前宜後,宜左宜右,留意「偏正饒減」是否適當,自有一定不移的「天然一線分金」可立,造化本來就很自然而微妙。

  若是為了特殊的需求:

  如「財、丁、貴、秀」的擇取;或「房份」的救偏補弊;

  而以「理氣法訣」左右「立穴山向」,即難予合「十字玄微」的天然形局,此是題外事矣。


  第五妙的「前青龍」指『排龍訣』之龍而言。

  「後青龍」指立向之後的「坐山」之龍而說。

  立向取裁,還須考慮「排龍」取穴,與「坐山」之龍神的相互照應。

  也即「五吉龍」要合「坐山」的「五行」,或配「玄空挨星」的生旺為照應。

  如「酉龍」立「坤山」是「武曲」吉穴,在四六運中是「旺山旺向」,此即是「前後青龍兩相照」。


  第六秘的「城門」乃「金龍生氣」出入之處。

  一般「垣局地」以「出水口」為「城門」。

  有一種「垣局」行龍護脈憩足的「龍舟出峽地」,則以溪谷「來水處」,同時也是「入首處」為城門。此是特例。

  「樓船穴」的形局,有「海上樓船、大船入港、出峽龍舟、平洋舟楫」等,須注意分辨,以「地盡其利」,可免立穴失誤。

  「平洋」則以「三叉水、田板水」為「城門」。

  「高原」則以照穴有情「積水處」為「城門」。

  然而「城門」總要在「向上」的「左右兩宮」之處為「正」,還得與山向合得「同元一氣」,又要立「陰山」,逆飛「玄空挨星」,才能挨得當元生旺之氣始應。


  第七奧妙的「天心」,意指當元生旺之星也,此不同於「明堂十字」。

  「十道」者,指「龍、水、山、向」而言。

  若是「天元龍」要合「乾、坤、艮、巽」或「子、午、卯、酉」。

  若是「人元龍」要合「乙、辛、丁、癸」或「寅、申、巳、亥」。

  若是「地元龍」要合「辰、戌、丑、未」或「甲、庚、丙、壬」。

  有此「同元一氣」合十的結構,乃是正氣所鍾的「天心十道」之龍局地也。


  第八「裁」者,「采」也,非裁彎取直,大刀闊斧的剪裁。

  小水屈曲為吉,「九曲朝堂」更妙,但是來去轉彎處也要調整使之合「同元一氣」為妙。

  如「嘉義」的「靈龜出遊」,向上是九曲水。

  若是穴臨大江大河大海,環抱十二山之局:

  如「台北盆地」的「護龍山」,所形成的「金獅朝北斗、大象吸水」形局。

  如在「台南」山中的「水推羅磨」形局。

  則只須「不撲面、不沖穴、不蕩胸、不斜飛」即是,此等大地形局只要留意來去點即可,不拘泥於流神的「三元混雜」。


  不管是「平洋」或「平原」,「高原」或者「山龍」,其道理都相同。

  凡是「龍真穴的」之局,必然都具有上述「天然的形勢」。


  若有一處的缺失,則非「上格龍局」。

  若有也是「枝結」小穴,或「息肩、頓宿、轉折、鉤搭」的「聚氣」之地而已。



~~ 本文摘錄自 丁元黃先生 編著 《堪輿六經直講》~~

  【天地鏡文教工作室 余建彰 整編】

   https://universe-mirror.blogspot.com/

 

 人生閱微_自序

丁元黃 


  前清大學士<紀曉嵐>,是《古今圖書集成》的編輯,但是他也寫了一本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記錄了一生所見所聞「子不語」的「怪力、亂神」之事。

  因為《閱微草堂筆記》是文言古文,今人不好讀,而其內容又偏重於「鬼怪、狐妖」之事,時過境遷,到了今日也已經很難令人理解與相信了。

  以今日世界之現狀而言,科技發達,文明進步,「鬼魅」出現的機會不多,偶而出現的情況,也已經變成「宗哲」信仰上「神靈」與「祖魂」的問題了。

  而「狐媚」之事雖然現在還有,有的化為「狐仙」為人所供奉;有些大多化為「夢媚」出現,而變成「心理、精神」的問題,而無關「狐妖」之事了。

  而真正的「狐仙」,其實也已經「昇華進化」,正式投胎轉為人身,而與我們生活在一起。

  人生是奇妙的,「心有所住,法有所生」,而「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」。

  當筆者好奇的在翻閱<紀曉嵐>的筆記時,讀「心理復健學系」的小孩,也剛好帶回一本瑞士哲學名家<榮格>的《自傳》,看過其文令人感觸良深。

  <榮格>的一生經驗閱歷,「解夢」成了他學術理論的重心,「夢」也是他賴以「成宗立派」,進而揚名立萬的關鍵學問。

  反觀我們的社會現狀,「夢」還不被當一回事看,說「夢」依然被認為是迷信與荒謬的行徑。

  有些人還以「至人無夢,聖人無夢」,自我標榜,自以為清高。

  其實「人生就是一場睜眼的白日夢」,閉眼睡覺時是「黑白夢」,若能接受到「靈異世界」感應,即是一種有意涵的「靈夢」。就算「開悟」了,「見山還是山」,天地中的世界亦是夢。

  而本來平凡存在的「靈異世界」,卻被媒體繪聲繪影的誤導成嚇人的「妖魔鬼怪」世界。

  傳統文化雖然是「不語:怪力、亂神」,但是「怪力、亂神」依然存在。聖人雖云:「敬鬼神而遠之。」但是也教人要:「敬神如神在。」

  因此「靈異世界」也到了必須以平常心去剖析面對,化為抗體疫苗,以平衡「心、身」圓融不二。

  傳統的大學士<紀曉嵐>在學術門牆之外,特意留下一部「子不語」的書,其中必有深意在?

  宇宙時空,變幻無窮,人類文化也自必隨時轉進,面對現實,不能固步自封。

  於是著手將這數十年來親身的見聞閱歷,隨緣隨筆的留下見證,願能有助於一般人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,而安心立命。


嘉義.溪口.丁德村 (非師.無名.元黃) 2014.11.

序於.大林.天地鏡文教工作室.

2024年8月3日

《堪輿六經直講》系列-02

 《堪輿六經直講》系列-02 

《青囊經》  

        天尊地卑。陽奇陰偶。

        一六共宗。二七同道。

        三八為朋。四九為友。

        五十同途。闔闢奇偶。

        五兆生成。流行終始。

        八體洪布。子母分施。

        天地定位。山澤通氣。

        雷風相薄。水火不相射。

        中五立極。臨制四方。背一面九。

        三七居旁。二八四六。縱橫紀綱。

        陽以向陰。陰以含陽。

        陽生於陰。柔生於剛。

        陰德洪濟。陽德順昌。

        是故:陽本陰。陰育陽。

        天依形。地附氣。此之謂化始。


《直講》

      天在上,所以象徵尊貴;地在下,所以象徵卑賤,  這是「乾坤天地」的定分。

      以「河圖」的「象、數』言:

      「一三五七九」是「奇」數,故為「陽」。

      「二四六八十」為「偶」數,故為「陰」。

      以「河圖」的「五行」而言:

      「一、六」五行皆屬「水」,故云:「共宗」。

      「二、七」五行皆屬「火」,故云:「同道」。

      「三、八」五行皆屬「木」,故云:「為朋」。

      「四、九」五行皆屬「金」,故云:「為友」。

      「五、十」五行皆屬「土」,故云:「同途」。

      此是「開天闢地」而有「天地之數十」,而有「奇、偶」,顯「象、數」,以分「陰、陽」,化「五行」,「河出圖」的玄機。


      「河圖」的「象、數」以及「五行、十數」:

      「一三五七九」又為「天數」,主「生」。

      「二四六八十」是為「地數」,主「成」。

        「河圖」之數是「一陰一陽、一天一地,一生一成」,因之而「生成天地」,宇宙的「時、空」也與焉「流行終始」,而有「時間」與「空間」的結構出現,於是「洛出書」的玄機也隨之而來。


        「河圖」出於「伏羲」的時代。

        「洛書」出於「大禹」的時代。

        「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。」於是有「先天八卦」的制作,「子母」也因之各就其位。


        「先天八卦」乃順乎天理而來,因此「五行」都是「相對相生」而成:

        「乾九金、坤一水」金水相生,象徵「天、地」,居於上下,而云:「天地定位」,「背一面九」。

        「坎七火、離三木」木火相生,象徵「水、火」,分居左右,而云「水火不相射」,「三七居旁」。

        「艮六水、兌四金」金水相生,象徵「山、澤」,居於四隅,而云:「山澤通氣」。

        「震八木、巽二火」木火相生,象徵「雷、風」,居於四偏,而云:「雷風相薄」。

        故云:「二八四六,縱橫紀綱,」而分居四隅。

        此「中五立極」的「先天八卦」,即是「洛書」的「方陣圖」,其縱橫、對角之數都是合為十五。


        「洛書」的五行,上下、左右是「相對相剋」的關係,「水剋火,金剋木」。

        若從中宮而出,「順時針」則是:「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。」

        「河圖」的五行,上下、左右、對角,都是「相對相生」的關係,「金生水,木生火」。

        若從中宮而出,「逆時針」則是:「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金剋木,木剋土。」


        「河圖、洛書」初看彷彿只有「數」,但是也有「象」在其中。

        「象、數」是「兩位乙體」的關係,其中又寓有宇宙天地「化生」的道「理」在。

        因為「天地之數十」,奇數為「陽」、為天數,主「生」;偶數為「陰」、為地數,主「成」。

        故云:

              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。

        此「一陰一陽,一生一成」,兩氣相交,而五行生焉,升於九天之上,降於九地之下,「周流六虛,體物而不遺。」

        所以 老子 云:「道生於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

        「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」


        而「一本化萬殊」,「陽本陰,陰育陽,天依形,地附氣」,是陰陽自然化生萬物的道理。

        所以說:陰陽是相互依賴而存在。

        天為陽、為氣,氣雖不可見,但依形而可知。

        地為陰、為形,而依形可察其無形之氣。

        堪輿擇地的原理,即是因形而察其氣,合其先天生旺之氣,則陰陽相生相濟,而萬物生生不息矣,此即是造化的原理。



~~ 本文摘錄自 丁元黃先生 編著 《堪輿六經直講》~~

  【天地鏡文教工作室 余建彰 整編】

   https://universe-mirror.blogspot.com/